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 β2激动剂的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其作用迅速气道内药量高全身副作用少.吸入的方法有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吸入剂和持续雾化吸入.以MDI为最常用.然而MDI使用需要吸气时同步喷药需要医务人员认真指导和定时检查使用的方法才能保证疗效.在儿童老年人或重症病人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喷出的药物气雾停留在瓶中病人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 2.茶碱类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5~8mg/kg缓释放茶碱每日8~12mg/k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首次注射剂量为4~6mg/kg而且应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15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8~1.0mg/kg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750mg~1000mg. 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安全浓度为10~20μg/m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尤须慎用.合用甲氰咪胍喹诺酮大环内脂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 3.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nebromide)等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阻断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尤为合适.可用MDI或持续雾化吸入每日3~4次每次75~250μg吸入.约15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病人有口苦或口干感. "二)抗炎药或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是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色酮类药物.一些新的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激动剂和控释型茶碱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量一般200~1200μg/d. ≮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见表1)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 2.色苷酸二钠是一种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物.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3.脱敏治疗:也称变应原疫苗治疗是哮喘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已经在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中所证实.临床上主要针对尘螨和各种花粉进行脱敏治疗.研究证实该疗法能改变哮喘的自然进程并可在停止治疗后维持数年的疗效.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舌下脱敏治疗由于舌下脱敏治疗避免了反复注射的麻烦和痛苦因此特别适合儿童.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比较舌下脱敏治疗是否和注射脱敏治疗具有同样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