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结核性脑膜炎都有哪些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较缓慢,但也有骤起者(一)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早期)约1~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2周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3.晚期(昏迷期)约1~2周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二)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1.较大儿童患结脑时,多因脑实质隐匿病灶突然破溃.大量结核菌侵入脑脊淮引起脑膜的急骤反应.起病急,可突然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肺及其它部位可无明显的结核病灶;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脑脊淮轻度混浊,白细胞数可≥1*109/L(1000/mm3)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2.有时表现为颅内压持续增高征象,低热,进行性头痛,逐渐加剧的喷射呕吐.可见视神经乳突水肿及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加,蛋白增多,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超声波检查提示脑室扩张或有中线位移,脑扫描可见放射性素浓染区,易被误诊为脑脓肿或脑肿瘤.3.因中耳,乳突结核扩散所致者,往往以发热,耳痛,呕吐起病,易误诊为急性中耳炎,出现脑膜刺激征时易误为中耳炎合并化脑,如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则易误为脑脓肿.4.六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时,可继发结脑,或同时发生结脑,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见粟型肺结核.一)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病室要定时通风和消毒,俣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翻身,防止痔疮发生和肺部坠积瘀血(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旧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查①异菸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菸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具体用法,剂量,疗程见表8-4(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有抗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炎,从而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能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可选用强的松每日1~2mg/kg口服,疗程6~12周,病情好转后4~6周开始逐渐减量停药.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25~1mg/kg分次静注.急性期可用氢化考地松每日5~10mg/kg静点3~5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有效治疗.祝早日康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