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糖尿病足病
女,49岁,糖尿病10多年了,右脚开始发青,请问是糖尿病足病吗?而且腿抽筋,脚踝处出现小部分的肿状.建议试试中医治疗! 近几年,中医这几年在治疗糖尿病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不截肢,保护腿”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糖尿病足中医疗法”在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病理方面获得了巨大突破,对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1)“糖尿病足中药疗法: 以中医“温阳益气活血”理论为治病依据,并配伍了具有温补药性的菌类中药进行治疗.此疗法可以在患者肢端未完全坏死的情况下,免除截肢致残的不良后果,而且治疗费用低,成功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远期疗效好. (2)中药制剂 藏红油,川芎嗪,红花注射液,复方丹参,疏血通等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均有一定疗效,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1.中药降糖作用的药理学机制 1.1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把葡萄糖运入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是维持血糖正常的重要激素,其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将导致糖尿病.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1.1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胡芦巴乙醇提取物引起大鼠胰岛素浓度增加的实验提示其机理是由于对β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胡芦巴提取物中存在能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物质:4-羟基异亮氨酸,其主要作用于β细胞膜的K通道. 1.1.2通过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 生地,黄连水煎液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胰岛素内分泌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不均,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变性,核大小不等;而生地,黄连大剂量组小鼠的胰岛内分泌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接近正常,肿胀减少,空泡变性减少,分泌细胞较模型组增加,提示其主要通过保护,修复胰岛内分泌细胞而增加血清胰岛素浓度. 1.1.3防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 1.1.4降低胰升糖素,增加血清胰岛素含量 3.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足溃烂的药理学机制 3.1采用藏红花等提取物制成的愈溃生肌保健油,脉溃康进行广谱消炎杀菌 3.2采用芸薹子,海鳔蛸等提取神经营养物质,对患处进行神经营养改善 3.3通过将神经营养因子,养血活血因子,原生生物肽活性因子以及绿色血液的乌贼体内的骨毒抗原,血毒抗原有机结合,导入患部组织及高位肢体,在抗菌消炎,解毒通络的同时激活已处于假死状态(休眠)的组织细胞并促其再生 3.4达到营养神经,养血活血,之后解毒去腐,进而恢复神经知觉功能,血管血液流畅,营养供应正常恢复四肢机体功能或者生肌愈合的目的. (4)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大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部颁标准》中已收载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有:愈溃生肌保健油,消渴灵片,渴乐宁(胶囊),金芪降糖片,玉液消渴冲剂,养阴降糖片,降糖甲片,降糖舒胶囊,消渴降糖片,降糖胶囊,消渴降糖胶囊,消渴丸等.近年来新的中药制剂在药效学,临床研究上均取得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