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尝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塞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塞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心脏梗死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 "二)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的出现可能为心肌梗死濒临的表现.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心肌梗死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机会. "三)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在此期间,治疗原则应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尽量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危险阶段,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有较多有功能的心肌,维持较有效的生活.生活护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演变,可作出正确诊断.非Q波梗塞则依据心电图S-T衍变及血清酶的动态衍变来诊断.老年人突然心衰,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尝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现不典型的常需与急腹症,肺梗塞,夹层动脉瘤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