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
癌细胞是健康细胞核结构改变的结果,是人体(其它动物一样)自身健康细胞在各种外因和内因作用下形成的质变性病细胞.细胞癌之后,由于它对机体的破坏作用超过任何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所以人们(特别是医生)对它恨之入骨,在治疗上采取了毫不手软的格杀无论,然而,癌细胞是病细胞,我们应该同情它,帮它治病,使它恢复原状,照常为机体工作,这不更好吗?为了说明应该和可能,我想用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的证据说明一下它的逆转原理.一,细胞学原理癌细胞的内外潜藏着自身无法克服和排除的逆转因素,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缺点,造就了它的不稳定性.(一)在细胞膜上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蛋白质的合成,然而,癌细胞在合成蛋白质时,则必须从健康细胞中夺取门冬酰胺,可是,与门冬酰胺共生的门冬酰胺酶却能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这是它无法克服的第一个矛盾.在大量的科学验证明,人体内每个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C-Amp(环式磷酸腺苷)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控制或调整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成份(并不因为癌化而消失),理有趣的是C-Amp还有一个最显著的能力,就是使癌细胞变成健康细胞(这是难能可贵的).癌细胞的表面有一种肿瘤抗原(CEA),它能生成相应的抗体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这种自我免力是癌细胞与生俱来的又一矛盾.(二)在细胞质中美国科学家谢伊1994年12月发现癌细胞中有一种能使癌细胞不断复制并保持其遗传特性的酶(Telomerase).此酶的活性若被抑制和破坏,癌细胞的复制工程,也只好终止和结束,(三)在细胞核内当代分子生物学的卓绝成就,已经证实了细胞核结构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在链腱排列上发生了改变时,就能立即向RNA发出“遗伟信息”的变异电报,于是细胞就发生了癌变,然而,在细胞核中还存在着一种与之特性相反的逆转录酶,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是使RNA再把自已所收到的DNA发来的变电异报返送回去,迫使DNA恢复正常的复制功能,这样,癌细胞就变成了健康细胞.二,生物学原理癌细胞与胚胎细胞类似(形态,功能,代谢),具有鲜明的生物学行为,癌细胞是细胞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成的,物别具有反抗性.由于细胞癌化之后,反馈控制减弱或消失,它变得无正常规律,一旦遇到不利的条件(刺激,中伤)它就能转移,甚至隐匿起来(癌的癌细胞就有这种不吃不动的休眠,假死本领,由分裂增殖期迅速进入GO期,任何药物都对它没有什么疗效),癌细胞怕热(热敷有利于消散),癌细胞代谢力强,吸收多,排泄的也多,对机体破坏性很大.针对癌细胞的这些习性和特点,若能因势利导,予以满足,由可随机而安.这就为药物的选用提供了特定性的先决条件,投其所好,大补气血,不仅可以减轻它对机体的伤害和破坏,并增强机体的内在抗力,还可以调动和增强癌细胞细胞自身逆转因素的活性,使之变为健康细胞.生活护理:三,生化学原理我国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癌症研究家戴乾环在他的致癌“双区理论”和“转录基因”研究成果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是互补碱对之间的交连”(《人民日报》1993年8月15日),“致癌的机理则是互补移码变异”并且,戴乾环还通过大量的量子化学计算法,发现“化合物在体内发生致癌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它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两个活泼的烷化反应中心,这两个中心间有利于致癌潜力发挥的最优距离为2.8-3.0埃米(1/1000000厘米),这个距离正好与体内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股间互补碱对负性原之间的距离相吻合.我认为,既然“互补移码变异”可以使DNA的结构发生变化,使癌细胞化,同理,如果我们所施用的进入人体的化合物不是“容易癌化”(其烷化反应中心间距在2.8-3.0埃米)的严硝酸盐或3-4苯并芘之类,而是两个烷化中心间距大于或小于2.8-3.0埃米的且能更活泼的与之化合而使之游离出来的阿斯匹林氯奎林,奎林之类,那些么,DNA就还原了,癌细胞就又变成了健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