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言谈、行为被小朋友排斥 如果孩子回家总说有很多人欺负他,家长就要警惕了。幼儿园的孩子都比较单纯,不会出现很多小霸王。即使家长教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打坏了有爸爸呢”多数孩子也没有胆量去打小朋友。这样看来,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是不是不会与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意思表达不清,被小朋友误解;是不是不懂谦让,还有点霸道,不被小朋友喜欢;是不是一点点小事情都告老师,弄得小朋友讨厌他 真是这些原因,家长马上要做的事情是教会孩子说话,告诉他说什么样的话,小朋友就会理解你的意思,和你玩。比如“我不是不给你玩,我再多玩一会儿就给你”教会孩子谦让,遇事懂得商量,避免矛盾。比如说“我给你我的玩具,你也把你的给我好吗”不过有时也要教他据理力争,寻求老师的帮助,找老师“撑腰。比如说“你这样做不对,我们去问老师去”教他如果是小事情尽量与小朋友协商,学会宽容小朋友
2.孩子夸大其词,真实的需求是妈妈的关注 如果妈妈很少关心孩子,或者孩子很想把妈妈留在身边,他就会想一些办法让妈妈注意。这时,他会制造一些让妈妈担心的事情,比如说“有人欺负我 上幼儿园的孩子,即使有再多的朋友,也没有父母重要。孩子心里对父母的牵挂、惦念是无法消除的,只有孩子觉得妈妈准在哪里等他,他才会放心、安心。所以父母要对孩子明确自己的行踪,多在家里陪伴孩子,不要让他担心
3.孩子在家备受关照,众星捧月,在幼儿园失去宠爱,觉得大家都欺负我 这是现如今家庭的通病,对孩子宠爱过分,保护过分,照顾过分。孩子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很难适应。在幼儿园,都是宝贝,就等于没有宝贝了,任何孩子没有了特权,孩子们自然不容易接受这个现实,就会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觉得大家都在欺负他。这种心理感觉如果持续到长大,孩子就有可能形成仇视社会,漠视权威,觉得世界都对不起他的性格倾向 对于这种孩子,家长的当务之急是逐步减少保护、宠爱、照顾,让孩子做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