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伯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伯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一)常规检查. 1.血象:不同病期中变化不同,对诊断,预后判定均重要.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 "二)血液生化检查. "三)凝血功能检查. "四)免疫功能检查:普遍有免疫功能异常. "五)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1.免疫荧光技术为常规方法之一.可检出白细胞及尿沉渣细胞内病毒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活护理:疾病治疗 "一)发热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5.抗病毒疗法. "1)病毒唑.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免疫血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