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点必须搞明白:一,到底是不是真是是胃在痛胃痛在中国人当中常被广泛使用,它对於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如果不仔细对它分析清楚,有时会引起混乱,甚至误会.徵状剖析胃痛可能表示三种不同的痛.第一种所谓的胃痛,即是医学上的腹痛,有人随便地把发生在腹部的疼痛,不管是上腹部还是腹中央,甚至是下腹部和两侧,一概称之为胃痛.这些多是对生理医学较陌生外行的人,由於胃痛指的范围大了,所牵涉的疾病也就多了.第二种人称的胃痛,指的是上腹部的疼痛.这种人多是对人体生理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胃所处的位置,故称之为胃痛.可惜上腹部位发生的疼痛并不一定是由於胃发生了毛病引起的,有时胰脏发炎或肠道梗阻等也可引起上腹部的疼痛.但和上一种人来说,这种胃痛的含义狭小多了.最特异的胃痛,纯粹是指因为胃部蹭而发生的疼痛.有这种说法的人主要是医务人员和一些对自己的疾病症状较了解的人.他们指的胃,是解剖上特指的胃部,而不是他人泛指的腹部或肚部.胃部因为发炎和溃疡会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多般发生在上腹部,而且多会在服食胃药之后症状有所减轻.对於病因尚未明了的疼痛,即使是发生在上腹部,他们都会愿意用腹痛或肚痛来称谓,因为潜在的病因可能是跟胃部蹭完全无关的疾病.所以明白到胃痛在不同人口中的三种不同意义,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澄清,最好是叫患者自己用手指指出究竟疼痛的部位在哪里,这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显得特别重要.如果真是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中医学将胃痛称为胃脘痛,多由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气犯胃,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或辛辣,油腻的食品,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胃脘痛可被分为以下六型:1.寒凝气滞型:病人突然发生胃痛,疼痛较重,怕冷,热敷上腹部后,疼痛可有所减轻,病人喜热饮,舌苔白.对这类病人应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用良附丸加味来治疗.2.饮食积滞型:特点是胃部胀满疼痛,用手按揉后疼痛更甚,食欲减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对此应消导行滞,和胃止痛,用保和丸等中药来治疗.3.肝郁气滞型:症状有:上腹部胀满,疼痛,并有胸胁疼痛,胸闷,时常叹气,疼痛多于烦恼生气时发作,口干,口苦,吐酸水,舌红苔黄.对此应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柴胡疏肝饮加减治疗.4.瘀血阻络型:病人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按揉局部时疼痛加剧,或有吐血,大便为黑色,舌质紫暗.对这类病人应活血化瘀,用失笑散加味治疗.5.脾胃虚寒型:以胃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断,经热敷,揉按,进食后疼痛可减轻,病人吐清水,饮食量减少,疲倦乏力,手足发冷,腹泻,舌质淡为特征.对此应温阳益气健脾,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6.脾胃阴虚型:病人胃部隐隐作痛,有灼热感,口干,喝水多,烦躁,饮食量减少,大便干,舌红少苔.对此应养阴益胃,用益胃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胃痛初起多与情怀不畅,饮食不节有关,所以患者应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开朗,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舌苔黄腻者,最好不要吃油腻,煎炸的食物,烈性酒更属禁忌.有舌质红,无苔或少苔的病人,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持续不止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卧床休息.出现吐血,便血或黑便者,要眷到医院求医.虚寒型胃痛患者服汤药时宜温服,并最好在疼痛发作前服用;而虚热型胃痛病人应等汤药稍凉后再服用.如果患者有呕吐,可在服药前用生姜擦舌面,并将汤药分多次服用.有的丸药质地较硬,可用温开水化开后服用.三,其它注意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胃痛病人的饮食要求如下: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蹭的修复.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