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是指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的一些病征.其中喂养不当是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如过早地喂食大量淀粉或糕饼,豆粉等食品,尤其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容易引起腹泻.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或气温过高,消化酶分泌减少,均可引起腹泻.某些过敏体质的婴儿,外表虚胖,常有湿疹,较易发生腹泻.此外,婴儿和成人一样,细菌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病因.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菌及沙门菌等.病毒则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瓦克病毒为多见.其他如霉菌性肠炎,可发生于营养不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后.还有如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偶尔也可引起腹泻. 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如蛋花汤状或泡沫状,可呈黄绿色,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块样的物质,偶有恶心,呕吐.轻型患者可无失水,或伴有轻到中度失水.重型患者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丢失水分较多,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电解质丧失与酸碱不平衡的症状,使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痛,皮肤苍白,干燥,眼窝,前囟下凹,哭时泪少,四肢发凉,尿量减少,进而可发生休克. 治疗婴儿腹泻应分析其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由喂养不当引起的,要合理哺育,及时循序添加辅助食品.急性腹泻期则应停止给予不易消化的和脂肪类食物,呕吐严重的暂时禁食6~8小时,使消化道休整后再喂食.用母乳喂养者,则先恢复哺乳,人工喂养者可给米汤,稀牛奶或低脂奶.由气候变更引起的,要注意保暖或散热,使婴儿有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对于秋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腹泻,则以纠正失水,补充电解质及对症治疗为主.对细菌性腹泻,需给予药物治疗,如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磷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一般以3~5天即可,最长不超过1周. 轻度或中度失水,无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1000毫升中加入食盐3.5克.如有&补液盐&服用则更好.婴儿按每天每千克体重需100~150毫升计算即可.吐泻严重者,则需静脉输液. 腹泻迁延不愈,但无发热,大便中也无粘液脓液的,可用止泻收敛药,如鞣酸蛋白,复方苯乙哌啶等. 预防婴儿腹泻,要加强保健,出生几个月以内的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气候变化,加强护理,热天多喂水,夏季不宜给婴儿断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