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病原治疗.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也不应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斗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氏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采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②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③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性药物.可小量应用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以减轻肠道蠕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应用氯丙嗪,有镇静作用,并可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粘膜过度分泌,使大便次数及便量减少.生活护理:肠炎患者的生活调养休息: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饮食和营养: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对消化系统带来的损害:
1,注意饮食卫生.
2,忌吃油腻食物.
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
4,忌生吃大蒜.
5,忌盲目使用止泻药.
6,忌吃高纤维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门诊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静脉补水,氯化纳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注意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护肛门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