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癔病性精神障碍
癔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癔症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症药物治疗1,癔病性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2,分离性障碍:根据不同的症状如情感爆发,情感麻木,鬼神附体,冲动等.3,转换性障碍:药物作为暗示治疗常可获得明显疗效.物理治疗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心理治疗①解释性心理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病因及病因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患者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②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属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任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③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精神治疗癔症的精神症状,常在精神刺激后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患者的情感色彩浓厚,夸张,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多见,意识活动局限于与情感体验相关的内容上,给人一种向外表露或"尽情发泄"的印象.有的自觉十分委屈;有的惊恐惶惑;有的情感爆发,易激动,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顿足,以头撞墙,在地上打滚,手舞足蹈,撕毁衣物,乱唱乱骂等戏剧样表现;有的昏睡;有的过度换气;有的抽搐发作;有的用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以博取旁观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场合,发作越厉害.因此,发作时应将患者置于安静环境中,并应尽量减少陪人,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促使症状逐渐缓解.精神治疗是癔病的一种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时,病人的亲属,亲友,邻居及单位领导,同事能否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癔病病人的亲属应注意听取医生的解释和劝说,了解本病的性质及发生原因,知道这是一种大脑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要改善对病人的态度,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调整环境,去除精神刺激.癔症发作时,亲属不要惊慌失措或过分关注.在癔症的治疗过程中,亲属应全面而客观地向医生介绍病史.在实施各种治疗方案时,亲属应放心地离开治疗现场,给治疗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否则,亲属的过分关注,紧张或惊慌情绪会影响到病人,很可能又成为一个不良暗示因素,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经治疗后,某些症状得到好转时,亲属应配合医生继续鼓励或暗示病人,使症状更好地缓解.同时亲属也应正确对待精神刺激,给病人讲解本病的性质和转归,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对巩固治疗,避免反复发作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