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乙肝宫内感染
以前认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几率较低,大多感染发生在分娩时或分娩后.但近年研究发现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达9.1%-36.7%,是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与胎儿免疫接种成败密切相关.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遭病毒入侵,这也是造成我国人群中存在大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主要原因.乙肝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乙肝宫内感染与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感染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病毒本身的变异,免疫应答及胎儿易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A,孕母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母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升高,乙肝宫内感染率也呈增高的趋势;母体乙肝病毒DNA载量也与乙肝宫内感染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血清乙肝e抗原(HBeAg)和(或)Pre-S1蛋白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宿主传染性强,亦可增加乙肝宫内感染的机会.B,孕母感染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目前将乙肝病毒分为A-H8个基因亚型.其分布具有地区性,我国的流行株主要为B型和C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基因型与疾病的传播方式,临床类型,抗病毒治疗应答等都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显示孕妇感染亚型为C型与B型者,更易发生宫内感染,但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C,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宫内感染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可以乙肝病毒基因的变异而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前C区1896位点的A-T突变,使28位密码子由色氨酸(TCC)变为终止码(TAC),特异性地阻止了HBeAg的表达,导致T细胞对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母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减少,增加了乙肝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另外,前S/S区编码的L,M,S蛋白作为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表面具有与细胞膜上受体或一些中介分子结合的位点,这些位点的DNA序列或蛋白空间构象发生改变,都可能影响乙肝病毒对胎盘细胞的感染能力.如S区N3S和V184A的改变使S蛋白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可能使HBsAg和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母体内乙肝病毒浓度相对较高导致胎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D,胎儿遗传易感性:研究显示孕妇与胎儿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DR3或DR51可能是乙肝宫内感染的易感型,其可能以影响抗原递呈的方式参与了乙肝病毒诱导胎儿产生免疫耐受的过程,从而成为对乙肝宫内感染的遗传背景.此外,有报道胎儿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干扰素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CA12)/(CA12)+减少,均可能导致宫内乙肝感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