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使相邻的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与外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内在因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由此产生化学性的刺激和物理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程度上可分为(1)膨出:髓核未突破纤维环,纤维环整体移位后压迫相邻组织。此型最轻,最易于恢复(2)突出:髓核突破纤维环,刺激、压迫周围组织,未突入椎管内。
此型最常见,一般保守治疗能够恢复(3)脱出:突出的髓核进入椎管内。此型较少见,保守治疗困难,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宜尽早手术治疗。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产生单侧下肢症状,此型最为多见(2)双侧型:出现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继发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后凸、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一系列改变。由于腰椎生理平衡的破坏,还可引起腰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如棘间韧带损伤、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症、骶髂关节损伤等病变,使许多病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