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说说乙肝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我国1.2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的乙肝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所以HBV并不可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与七月二十四号国务院通过温总理签字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从事食品生产乙肝可以从事.特别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饮食保健与治疗食疗方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降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降.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9,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12,忌乱投医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3,苦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破例外.生活护理:我再说说乙肝的预防,希望能对孩子有作用:预防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