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瘀血性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疼痛往往是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亦有少数持续痛的病例。疼痛还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性交后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见而又不愿启齿的症候。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带多、便秘、膀胱痛、性情烦躁,亦为本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多数病人已婚,症状多半在某次分娩或流产后短时间内开始。最常见于25~40岁妇女,极少在绝经前期,从未见于绝经后。妇科检查时,预谋宫颈、后穹窿子宫体可有触痛,附件区有压痛,似有增厚感;后宫旁组织触痛亦多见。
一、轻症患者的治疗 不少病人是在产后或流产后不久或偶尔在1~2个月经周期内刚出现这方面的症状,多不需用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关病因,给予卫生指导,使病人对本症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如每日中午,晚上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图1),纠正便秘,节制房事,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一般效果较好
二、严重患者的治疗 有些病人已有多年的痛苦,经过不少医生多次诊治无效,故首先应使患者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每日中午、晚上,坚持认真地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观察效果,一般能使严重的盆腔疼痛等症状明显地得到减轻或缓和。根据“通则不痛”的道理,采用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如丹参、红花、川芎、当归、桃仁、蒲黄、灵脂等)及推拿疗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如侧俯卧位疗法有效而不能巩固,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