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从你小孩的症状描述来说草莓状血管瘤可能较大!最好去医院确诊!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蹭蹭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因其形如草莓故名.除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Kasabach-Merrit综合征是相对常见的毛细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于1940年首次报道.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此综合征在血管瘤的婴幼儿人群中仅占1%但病死率高达50%. 临床表现 通常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诊断
(1)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到1岁左右缓慢进入退化期多数患儿5岁左右退化.
(2)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压之退色无自觉症状.
(3)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颈胸背等部位.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经过3个月~6个月迅速增长后70%~80%的血管瘤在5年~7年内可逐渐自行退化而愈合.因此不在儿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而是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但仍有一部分血管瘤不仅不会自行消退而且会持续发展严重者毁损容貌引起瘤体所在部位的功能障碍或者在血管瘤发生损伤时出血不止甚至继发感染经久不愈.因此对位于眼鼻腔外耳道口腔外阴及肛周等部位的血管瘤若肿瘤生长迅速将严重影响小儿的外貌功能和发育并对患儿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应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只有正确区分病灶属于增生期稳定期或消退期才能正确选择治疗.对增生早期的血管瘤除了无明显增殖的病例外一般应树立积极治疗的观念此时利用治疗阻断血管生成过程的某一环节对防止病灶增殖造成的种种并发症及后期的外观恢复均有利.增生期的血管瘤一般发生在1岁以内尤其在半年以内往往生长较快.在正确诊断和分期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择以下方法.一:类固醇(激素)治疗 二:平阳霉素治疗 三:放射治疗 四:干扰素治疗 五:手术治疗 六: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