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各种类型神经梅毒的治疗均采用青霉素青霉素最低治疗血清浓度为0.03μg/ml最高疗效血清浓度为0.1μg/ml一般认为其治疗效果和病期长短有关而和青霉素的剂量关系较小 1.青霉素的剂量和用法 综合目前国内外治疗神经梅毒应用青霉素的方案共有两种(1)水溶性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9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15~20天(2) 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G)240万U每周肌内注射1次共3周曾有作者考虑上述剂量未能使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恢复正常或认为组织中梅毒螺旋体毒力强而主张采用较大剂量如应用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2小时肌内注射60万U共15~20天总量超过2000万U为宜 1998年美国疾藏制及预防中心推荐治疗神经梅毒的青霉素用法是:①水溶性晶体青霉素G200万~400万U静脉滴注每4小时1次共10~14天;②普鲁卡因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d同时口服丙磺舒(probenecid) 500mg4次/d共10~14天 另有学者认为上述治疗后可继续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G) 240万U每周1次共3周疗效可能更好 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均应定期追踪观察一般在治疗后头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血清梅毒检测试验如果恢复较好以后改为每隔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脑脊液检查一般每隔半年至1年检查1次直至脑脊液和血清均已恢复正常一般对患者至少随访3年之久 2.再治疗问题 在治疗后的追踪观察中若发现上次治疗失败当考虑再治疗治疗失败主要表现在神经梅毒的感染仍处在活动状态如发现临床症状继续发展治疗后脑脊液细胞数仍然保持增高;治疗后已6个月其脑脊液中细胞数仍未恢复至正常;血清或脑脊液VDRL的滴度不见下降或升高者均应进行再次治疗 3.吉-海氏反应(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 是指采用青霉素治疗的头24h之内由于大量被杀死的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来的外毒素所引致的全身反应和梅毒损害的局部反应此种反应在数小时之内可达症状的高峰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皮肤发红约24h后可缓解局部反应在神经梅毒的患者可出现原来的视力障碍突然加重以及使麻痹性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和谵妄加重并偶出现癫痫发作吉-海氏反应可见于任何方式的驱梅治疗之初特别易见于血清阳性的早期梅毒神经梅毒似反而少见为防止出现此种反应可在应用青霉素前采用类固醇激素加以防止但效果尚无定论 4.四环素和红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采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治疗此两药对初期梅毒疗效尚佳但对晚期神经梅毒疗效不定四环素剂量为口服500mg每6小时1次共服30天红霉素的剂量和四环素相同妊娠期妇女及儿童不宜采用四环素因可影响牙齿和骨骼 5.症状治疗 有抽搐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酰胺咪嗪)及安定类药物膀胱障碍者宜无菌导尿处理尿潴留及定期冲洗膀胱脊髓痨患者出现闪电样疼痛者可服用止痛剂包括曲马朵(曲马多)缓释片但应防止成瘾内脏危象可用阿托品控制等 神经梅毒经过合理驱梅治疗后以无症状性神经梅毒疗效最佳其次为脑膜神经梅毒及血管神经梅毒脊髓痨及麻痹性痴呆近半数较好先天性神经梅毒疗效也差(二)预后 血清梅毒试验阳性者应在感染后1~2年内定期随访其脑脊液的变化即使患者经过初期感染治疗也应追查以便获得早期防治以免转成症状性神经梅毒 梅毒性动脉炎可致梭状动脉瘤及脑血栓形成脊髓痨潜伏期长久平均发生在初染梅毒后8~12年病变选择性的侵犯脊髓后根及后索并引起变性;导致共济失调营养障碍大小便失禁及阳痿等 麻痹性痴呆结局为痴呆状态痉挛性瘫痪或去皮质状态;晚期则表现为精神衰颓全身无力终于死亡;也有患者历时2~3年死于全身肌肉麻痹 先天性神经梅毒多死产;妊娠早期感染者可导致脑积水及脑发育畸形而难以生存;出生后早期可有脑膜血管感染;青少年慢性发展者可呈麻痹性痴呆及脊髓痨型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