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人体静电不仅容易在危险场合(如贮气罐泄露)诱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不利影响。一些研究者认为,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堆积,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从而导致血液酸碱度和氧特性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静电对人体血液循环、免疫和神经系统也能产生干扰,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正常工作,有可能引起心率异常和心脏早搏。
在冬季,大约1/3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关。尤其对心功能比较脆弱的群体(如老年人),静电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皮肤更干燥,心血管系统更老化,抗干扰能力更弱。
此外,人体被静电“击中”后,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恐慌,倘若不明真相,这种恐慌感还会加剧。意见建议:(1)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在晴朗的冬日,使用加湿器效果较好。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通过室内洒水、放置清水或在取暖设备旁晾几条吸水好的旧毛巾(要保持湿润状态),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2)注意衣物和材料防静电。不要选用化纤材料的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冬季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或丝织内衣裤;
电视机、空调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应连接地线;经常穿的拖鞋,可钉上一根订书钉形状的铜导线,直穿鞋底,这样走路时便可将身体积聚的静电消除。
(3)养成良好的防静电习惯。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
赤足有利于体表聚集的静电释放,在家休息时,不要放过一切可以赤足的机会(要注意防滑);尽可能让身体多接触由地面延伸而来的金属管道,如自来水管、煤气管道等,从而使身体所带的静电迅速传导到大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