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并已广为临床应用现已成为治疗器官衰竭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1942年Medawar利用皮肤移植的实验模式揭示了移植排斥的免疫学基础.1954年哈佛大学Merril和Murray首次成功地完成同卵双生子之间的肾脏移植.1961年Murray首先在临床同种肾移植术后使用硫唑嘌呤预防排斥反应并获得成功他们也因此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国的器官移植工作开始于1960年2月由原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吴阶平沈绍基郭应禄率先进行了2例尸体肾移植开创了我国临床肾移植的先河.近十几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尤为迅速已开展了国际上所有的临床和实验性器官移植类型.从数量上看每年实施肾移植达3000例次以上数量已达到亚洲之冠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肾脏移植在器官移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器官移植最初尝试和研究是从肾移植开始的.这是因为肾移植的技术较易掌握手术入路方便且异位肾移植的手术只需吻合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术后观测尿量及其功能便可了解移植肾的状况.此外一个肾脏即可维持正常生命所以来源比其它器官有明显优势.因此应大力开展肾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推动肾脏及肾外器官移植工作的前进.目前肾移植的手术已趋完善国内研制的肾脏保存液已达到生理完整性代谢活性机械活性等一系列要求的国际标准.在一些大城市已开展6位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工作提高了器官筛选的正确率及存活率大大减少术后排斥率.80年代以后环孢菌素A(CsA)开始用于肾移植临床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标志器官移植进入CsA时代改变以往人们对器官移植的低迷态度因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研制极大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工作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临床器官移植提供了保障.由于器官移植是一门年轻发展迅速的边缘学科仍然有许多难题制约着它的发展.主要有:①器官短缺目前全球范围内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数远远超出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以美国为例1996年1例患者从器官移植中心登记到接受肾移植手术平均要等3年以上这种供求矛盾愈来愈严重.②由于HLA多态性完全HLA相同的个体十分罕见肾移植术后常发生排斥反应因此病人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治急性排斥反应.这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引发了重症感染恶性肿瘤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反应等严重的并发症而目前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排斥无明显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探求各种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全民自愿捐献器官的观念大力提倡死后自愿捐献器官并尽早建立脑死亡的相关法规.脑死亡是指由于脑血流完全停止及脑部广泛性梗塞而引起的全脑功能丧失.此时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靠人工维持才得以保存.脑死亡供体的捐献器官允许用于器官移植后将扩大器官的来源并有足够的时间选择供受体组织和安排供受手术将会极大推动器官移植的发展.
2.异种器官移植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由于存在种属屏障超急性排斥以及伦理安全性等问题离临床应用还十分遥远.
3.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人胚胎干细胞(hES)的研究成果已被评选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首位相信随着人类对hES的研究深入就发现胚胎细胞如何变成彼此不同细胞类型以及何种原因使之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届时便可利用hES细胞体外特异定向分化成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再移植给患者.因此胚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未来可能在移植领域引发革命性进步.
4.诱导受者对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一直是免疫学家和移植学家共同研究的重点我们对此项研究十分重视1998年同种器官移植耐受的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通过招标并予以实施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成果将很快用于临床肾脏移植工作中.随着肾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提高移植质量将我国的肾移植工作推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