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淋巴结核怎样治疗
淋巴结核,亦称瘰疬性皮肤结核,民间称老鼠疮,是一种皮肤结核.常因淋巴结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初起为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坏死,最后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排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本病,现代西医学虽可用抗结核药物等法治疗,但疗程漫长,迁延难愈 现代针灸治疗淋巴结核,始于本世纪20年代[1],亦使用灸法.自50年代起报道迅速增加,早期采用火针,针挑法,截根术等法,以截根术较为盛行,有人曾对133例用此法治疗之患者,作为期2年另4个月的随访,发现远期效果明显[2].近年来,加然抗结核药物已广泛应用,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并未见减少,穴位刺激方法亦有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王乐亭老中医,用6寸金针为主,辅助火针和灸肘尖之法,治疗淋巴结核效果明显[3],说明对传统方法的挖掘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据多年来治疗例数在100以上的临床文章统计,在3488例中,其总有效率在83.6~100%之间【治疗】 挑治 (一)取穴 主穴: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督俞,膈俞,三焦俞,肾俞,厥阴俞 配穴:天井,肩井,臂3,气海,缺盆,少海,极泉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1穴(双侧),配穴据不同发病部位酌选.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为划拨挑刺法:令病人取俯 式坐位,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溶液作穴位局麻,取消毒三棱针,刺2~5厘米深,在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3~5次或更多些,划拨幅度0.5~1.0厘米,患者应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随即起针,在针眼上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此法适于本病结节型早期.二为切割挑刺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1.0厘米长,深度至皮下,再刺入挑针,挑出白色纤维组织少许,并割断,缝合切口,盖以敷料.此法适于晚期病人.割刺用于主穴,配穴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停针3~7日,再作下一疗程.一般须20~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