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白血病(1)血象:贫血程度轻重不一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网织红细胞数减少也可轻度增高血小板计数大多减少但早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方面的异常是主要的其计数高低不一致未经治疗时白细胞总数可以增高、减低、也可正常不少病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在3×109/L以下最低者在1×109/L以下计数高者可超过10×109/L末期可以增长很快最高可达100×109/L左右血片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明显减少而出现相当数量有核红的原始细胞一般占30%一90%最多可达95%以上(2)骨髓象:骨髓中细胞量显著增多主要由于原始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幼红细胞减少(红白血病例外)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原核细胞常减少除非是M7型急性白血病(3)血液生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4)染色体:在约80%一85%病人中可检出染色体组型异常有些组型异常具有特异性例如:t(15:17)只见于M316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现于B细胞急淋可是某些型的染色体异常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2.慢性粒细胞白血波1)血象:初次就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在200-400×109/L最高可达600-1000×109/L早期无症状的病人大多在50×l09/L以下血液中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系细胞骨髓象原粒细胞一般为1%~3%早幼粒加原粒细胞最多不超过10%中幼和晚幼粒细胞数量较多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绝对数虽增多但由于幼稚细胞的大量存在其百分数低于正常嗜酸及嗜碱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均增高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细胞化学色显示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NAP)活动显著降低或完全阴性但经有效的治疗后仍能上升至正常复发时又下降在病之初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由轻至中度减少逐渐加重血液中可出现少数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早期大多正常约1/3病例增高晚期常减少(2)骨髓象:骨髓中有核细胞显著增多其中主要的细胞为晚幼及中幼粒细胞其次为早幼立带状核和中性分叶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原粒细胞至多不超过10%红系细胞减少粒:红比例增至10~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偶尔可出现状似Gaucher细胞的吞噬细胞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可增多(3)染色体:约90%以上病人的粒细胞中有一种异常的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t(9:22(q34:q11)这种异常也存在于幼稚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存在于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Ph染色体不因治疗而消失在缓解和复发时均存在Ph染色体阴性病人比阳性者预后差其生存时间常常少于1年(4)血液生化: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均显著增高为本病特点之一增高的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增高的原因是大量正常的和白血病性粒细胞产生了过多运输维生素B12的转钴蛋白I血清尿酸浓度可以增高尤其在化疗时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波1)血液:最突出的发现是小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50×109/L少数可超过10×109/L早期小淋巴细胸占白细胞的65%~75%其形态与正常的小淋巴细胞难以区别中性粒细胞和其他正常白细胞均显著减少早期贫血可不存在或很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如果发生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则贫血可很严重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片中出现大小不均异形及多染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胆红素增多;
晚期血小板计数常减低(2)骨髓象: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而正常的粒系、红系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减少晚期更显著发生溶血性贫血时幼红细胞增多(3)免疫学:约半数病人的血清丙种(γ)球蛋白减少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对疫苗刺激的抗体产生减少但细胞免疫反应一般尚不减弱大多数病例的恶性淋巴细胞表面有单克隆的IgM在欧美98%病例的淋巴细胞源自B细胞2%源自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