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发育和结构,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X形腿或O形腿)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其他如骨质增生,抽搐等但是过量钙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以及发生骨硬化.因此,每天摄入钙的量是一定的,多了反而不能吸收,对身体造成危险.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3,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4,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V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400-600国际单位.5,补充VD和钙剂应持续到2岁至2岁半.幼儿在2岁半后户外活动增加,饮食种类逐渐多样化,这时就不需要补充VD和钙剂了.6,多晒太阳是婴幼儿补钙的重要途径.因为,引起他们缺钙的主要原因是VD摄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婴幼儿食谱单调,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到很少的VD.晒太阳可促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V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当婴幼儿体内血钙不足时(常低于7.5毫克/分升,可发生手足抽搐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症状.早期可见多汗,睡眠不安及易惊,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及枕秃等,严重者,则出现手足抽搐.这时应及时补充钙剂,而且要与含维生素D的药物如鱼肝油等配合应用.因为它们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出,提高枸橼酸盐的血浓度.枸橼酸盐同钙结合成高浓度的复合物,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但应注意,不要把钙剂当成营养品,多多益善.如果食人过量的钙,可因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减少钙的吸收,并在肠道形成钙锌磷酸盐化合物.钙锌磷酸盐化合物不但难以吸收,还可能降低对蛋白质与脂肪的吸收.故钙过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降检查,就会知道身体状况,从而真正做到预防疾病.补钙有效,肋骨状态会越来越好目前应用的钙剂品种繁多,但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传统沿用的化学钙:如多种钙,钙素母,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碳酸钙等.这类纯化学钙剂都因含钙量低,要达到补钙的日需量,往往要服片剂10—40片,如长期服用很不容易坚持.②海洋生物钙:如生牡蛎钙,活性钙等.什么叫活性钙活性钙是日本传入的一类制剂的总称,活性即形容其钙制剂良好有效,国内除沿用日本活性两字外,有的药厂还有活力或强力字样.活性钙是以海洋生物牡蛎壳为原料,经特殊工艺使其离子化,经粉碎而成,为水溶性的易被人体吸收.活性离子钙在胃液作用下,能最大程度解离成钙离子而迅速吸收.有的药厂应用酸处理的称可溶性牡蛎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污染的有害金属的不利方面.③其它钙制剂:骨粉,蛋壳等,含钙量不一,有人认为这类钙难于被人体吸收,故不是理想的钙剂.补钙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与生理情况供给.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量,其中钙为:初生至6个月为400毫克;
7个月—2岁为600毫克;3—9岁为800毫克;10—12岁为1000毫克;13—15岁为1200毫克;16至成年人为800毫克;
孕妇为1000毫克;哺乳妇女为1500毫克;老年人为800毫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每日应补钙量也有所区别.如果说中国人的人均膳食含钙量偏低,约400毫克/日,那么每天应从钙剂中补充400毫克,即达到800毫克较为合理.补充钙剂应按钙元素含量计算:如葡萄糖酸钙含葡萄糖酸根和钙元素,乳酸钙含乳酸根和钙元素,由于葡萄糖的分子量较乳酸的分子量大得多,故1克葡萄糖酸钙的含量要比1克乳酸钙的钙含量少.海洋生物钙的化学结构式不一,多为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含钙量约为53%,一般人体吸收1000毫克钙,需这类钙剂为2.05克.补钙时若不注意钙剂中钙的含量,则给钙的剂量必然是盲目的.人体内钙的吸收又受诸多因素影响,在通常膳食情况下,肠净钙吸收率为34%.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赖,色,精,亮,组等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
植物性食物含植酸与钙结合后影响钙.建议还是多给孩子喝牛奶,吃含钙高的食物,多晒太阳,尽量少依赖钙制剂,婴幼儿胃肠发育尚不完善,多吃钙剂不一定吸收而且有副作用.祝宝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