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遗传因素糖尿病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特别是母系遗传性更强,我国人种属于易发患者种。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三、保健意识增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对糖尿病的警惕性也提高了,如没有自觉症状进行血糖检查,因而糖尿病在体检被发现者明显增加。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每年一次的健康体健越来越流行。疾病的检测手段也提高了,对于糖尿病,只要一滴血就可以诊断了,这就使超过一半没有症状的糖尿患者也被发现了。
四、不健康生活方式现在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相对缺乏,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所以,由于对糖尿病知识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不了解,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越来越多的糖尿患者。
五、肥胖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肥胖者体内的脂肪总量增加,而脂肪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使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最终发生糖尿病。据调查,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病人都属于肥胖体型。
六、平均寿命延长随着年龄的老化,胰岛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因此,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为30几岁,而目前人均寿命已接近70岁,其中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分别超过了10%和7%。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糖尿病病人剧增的另—个重要原因。
七、不可根治糖尿病目前还是一个可防可控而不能根治的疾病。这就导致旧患者未去,新发患者又不断涌现。自从Trowell博士等提出关于糖尿病起因的膳食纤维理论后,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膳食纤维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并发现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及脂肪的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特纤特膳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膳食纤维特性的抗性淀粉。抗性淀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为:健康机体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抗性淀粉具有比传统膳食纤维更为优越的生理功能和更重要的“药膳”价值。特纤特膳由于抗小肠消化吸收,首先进入胃部和小肠,在小肠壁形成局部屏障,减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然后随食糜一起进入结肠,在结肠微生物作用下,释放有代谢活性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这些短链脂肪酸可被结肠上皮细胞利用和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血循环,可促进肝细胞与胰岛素的结合,其中丙酸有胰岛素样作用,可促进糖酵解,减少糖异生,降低血糖,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逐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