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 葡萄胎是男性问题还是女性问题造成的结果
葡萄胎的真正发病原因不明。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葡萄胎的发生与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及年龄有关。病因学中年龄是一显著相关因素,年龄大于40岁者葡萄胎发生率比年轻妇女高10倍,年龄小于加岁也是发生完全性葡萄胎的高危因素,这两个年龄阶段妇女易有受精缺陷。部分性葡萄胎与孕妇年龄无关。通过细胞遗传学结合病理学研究证明两类葡萄胎各有遗传学特点。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基因组是父系来源,即卵子在卵原核缺失或卵原核失活的情况下和精原核结合后发育形成。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其中90%为46,XX,由一个空卵(无基因物质卵)与一个单倍体精子(23,X)受精,经自身复制恢复为二倍体(46,XX),再生长发育而成,称为空卵受精。其少数核型为46,XY,这是两个性染色体不同的精子(23,X及23,Y)同时便空卵受精,称为双精子受精。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常是三倍体,80%为69,XXY,其余是69,XXX或69,XYY,来自一个正常卵子与双精子受精,由此带来一套多余的父方染色体成份;也可由于一个正常的单倍体卵子(或精子)与减数分裂失败的二倍体配子结合所致。因葡萄胎术后发生恶性变的机会较大,一旦发生恶性变后,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向远处转移,常常子宫病变的症状尚未出现,却已有远处器官的转移了。因此,葡萄胎刮宫术后定期随访,对早期发现恶变,及时接受治疗,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葡萄胎刮宫术后,应每周作一次HCG定量测量,直到降到正常水平。开始3个月应每周复查一次,此后3个月中,每半个月一次,以后每月一次应持续半年,每二年起改为每半年一次,共随访二年。随访中,除监测HCG外,还须注意有无阴道异常出血、咳嗽、咯血及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进行妇科检查、盆腔B超以及X线胸片检查等。在随访的二年内,应坚持采取安全套或阴道融膜避孕,宫内节育器会引起子宫异常出血,易与术后恶性变引起的阴道出血相混淆;含有雌激素的避孕有促进滋养细胞生长的作用,故都不能采用。高危患者预防性化疗或减少恶变发生由于葡萄胎是一种因妊娠引起的疾病,只要做好计划生育,落实避孕措施,减少妊娠次数就可免患葡萄胎,尤其是40岁以上妇女尽可能不再妊娠,因为高龄妊娠不仅葡萄胎的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发生恶性变。发生葡萄胎后要提防术后恶变。葡萄胎刮宫术后严密观察HCG的变化是提防恶变的最主要的措施。刮宫术后12周以上,HCG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或曾一度降至正常水平后又迅速升高,在排除残余葡萄胎与再妊娠后,提示患者已处于恶性葡萄胎的早期阶段,应及时给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