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常发生在4~7月份,3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的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如果已经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您带宝宝到医院确诊,下面的内容您可以参考:
1、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
2、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当小儿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2周可以自愈。
6、要将患儿与其他小朋友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刚从网上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