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感冒分成为风寒、风热和暑湿等。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辨清感冒的性质。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
风寒型感冒:症状恶寒,头痛,四肢关节疼,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咯痰清稀,舌苔薄白而润。治疗应予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
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冲剂、解热感冒片、感冒退烧片、参苏感冒片、感冒软胶囊、伤风感冒冲剂、杏苏感冒冲剂、荆防败毒丸等。
风热型感冒:症状发热,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治疗时,应予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桑菊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胶囊、清热感冒冲剂、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胶囊等。
暑湿型感冒,一般多发于夏季。另外,对于感冒的各种兼夹症状也需留意。如冬春季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外感风寒,因此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
这样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在里的积热。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脘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腹胀便溏,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导化积,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甚至连声呛咳,昼轻夜重,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镇咳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