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大部分病人通过规则化疗和积极抽液治疗能够治愈。但常有一些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有胸水吸收不完全,遗留程度不等的胸膜肥厚,导致病人胸痛、胸闷反复发作,甚至影响肺功能。
积极预防胸膜肥厚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病人胸膜肥厚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年龄、就诊时间、胸水性质、是否抽液、是否应用激素、是否应用尿激酶等[1] 首先及早就诊与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 尽早抽胸水能够迅速改善症状,促进胸水吸收,已被公认为是能够有效预防胸膜肥厚的治疗措施。
目前多主张应用持续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穿刺次数少、排液效率高等优点[2]。本实验也显示持续引流组治疗胸水,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反复多次穿刺组 尿激酶能把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内蛋白含量减少,有助于减少胸膜粘连和胸膜肥厚。
但对尿激酶的用量和尿激酶的并发症问题尚缺乏有效论证,因此,我们认为尚不能够作为常规治疗 激素治疗能够促进胸水吸收,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减少胸水吸收不全的发生率,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接受的是口服治疗,少数病人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因为口服激素治疗存在用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是否可以应用胸腔直接注射的方法替代口服治疗呢?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胸膜肥厚的预防作用相同,已经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结果,但由于实验的例数偏少,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