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过少、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成分改变,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婴儿的免疫功能差,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3、气候变化引起感冒,或腹部着凉以及患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表现: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水样、稀糊样,蛋花样,少许粘液,凝块,泡沫、腥臭,孩子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等,严重现象为脱水,精神萎靡。
非感染性腹泻:表现为便稀烂,稍有呕吐,无烦躁现象,精神正常,饮食正常,属非病例。可通过饮食调整为主,如:A、苹果汁或熟苹果肉。
B、脱脂奶大便分析一.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二.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
(大米、玉米、小麦,谷类、面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碗豆、绿豆、红豆,香蕉、大蕉、苹果、枣、桃子)三.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油脂类点心、煎炸馅饼、油炸食品、猪油、奶酪、黄油、肥肉、腊肠、动物内脏等高热量高脂肪油腻食品)四.宝宝便有沫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也可能是着凉了,或是细菌感染,因为宝宝还小,消化系统比较弱但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宝宝对营养的吸收和健康成长哦。
饮食注意:1、采用食品疗法进行治疗,如稀释牛奶、焦米汤、酸牛奶、鱼蛋白粉、胡萝卜汤及苹果泥。(苹果纤维细,对肠胃刺激小,热量、脂肪低,胡萝卜含脂肪低,都含有果胶有助大便凝结,吸附细菌、毒素的作用。
2、母乳喂养的宝宝,减少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延长两次喂养的间隔,母亲应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在辅乳前应喝一大杯水,稀释母乳。
3、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要马上停喝,尽量母乳喂养,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时添加离乳食品。4、人工喂养:冲调的奶量减少1/2,把奶调稀,遵循循序渐进,宜饮清淡食物,尽量以哺食为主,根据宝宝的恢复情况进行喂养。
(严重者需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恢复时间)其他:1、胡萝卜泥制作方法:洗净蒸熟或煮熟,捣烂成泥。喂患儿服,每日50100克,分次。
特点及营养功能:胡萝卜味甘性平,有健脾,助消化之功,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脂肪、糖类,其中含大量果胶,有收敛和吸附作用。
注:用于腹泻,可抑制肠道蠕动,对消化不良,乳食所引起的腹泻尤宜。2、莲藕粥制作方法:藕切片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白糖供早晚食用。
特点及营养功效:藕性凉味甘微涩,含有鞣质等,有效的收涩止血,能清热生浸,凉血止血,用于脾虚久泻,便中带血,食欲不佳。
提示:便中带血,可连藕节同煮,湿热泻则不宜选用。3、苹果泥:苹果也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和鞣酸,有吸附、收敛、止泻的作用。
取一个新鲜、质地酥软的苹果切成两半,用调匙刮成泥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