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伯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病因(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降带病毒者.(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症状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一、典型登革热.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尝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尝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二、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三、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检查(一)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最低.(二)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三)病毒分类:采用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0%.治疗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二、对症治疗.(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援(二)维持水电平衡.(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