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肠炎的原因有:感染因素,包括消化道感染和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感染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后出现的伴随表现,腹泻多不严重,可能是肠道外感染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包括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不耐受碳水化合物如婴儿对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期如牛奶过期,及不清洁的环境,气候的突变,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均可以引起腹泻.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夏天容易感染发烧,很多人会大量使用氨苄,头孢等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会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还可以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正常的大肠杆菌减少而耐药的其他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球菌大量繁殖引起肠炎.肠道内感染是夏天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夏天食物容易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并大量繁殖,加上个体出汗多,休息欠佳,机体抵抗力差,因而夏天容易腹泻.常见的肠道内感染有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轮状病毒等.肠炎的主要表现是呕吐,每天1—2次,甚至10多次,大便次数增多,最多可达30多次,一般大便为黄稀水样便,且呈蛋花样,如果是痢疾杆菌,沙门氏菌,侵袭出血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可出现粘液脓血便,发热,腹痛(以脐周明显),可伴有腹胀.如果不及时处理,随后可出现口干,乏力,少尿,皮肤弹性差,眼眶凹陷等脱水表现.儿童和小婴儿更加不能耐受脱水,甚至可出现开头提到的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眼眶凹陷,无尿,昏迷,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危重症状.肠炎的脱水可分为轻,中,重度脱水,有低渗,高渗,等渗性脱水,主要根据是否有钾,钠等电解质丢失及丢失的程度进行判断。
肠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良好的护理.一般治疗:适当地进清淡饮食,使消化道适当休息,注意休息,用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和胃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如果是肠道内外感染引起的肠炎,尤其是粘液脓血便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要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成人可选用新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甚至头胞类抗生素.但儿童就不宜选用新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胃肠粘膜保护剂主要有思密达,必奇,可保护胃肠粘膜,凝固杀死肠道的细菌与病毒,起到止泻作用.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常乐康,金双歧,整肠生等,主要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达到止泻作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出现腹泻初期,在家里可用米汤加少许糖盐或开水加糖进行口服防脱水,对于轻度,中度脱水,但一般没有呕吐及腹胀的病人可以只口服补液盐.在口服ORS补液盐时特别要注意,每袋补液要一次加500ml温开水冲服,24小时未服完时一定要倒掉,重新配制.一般按轻度脱水总量10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体重补给.如果是重度脱水或轻,中度脱水患者出现一般情况很差时,甚至有钾,钠,氯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时,就需要在医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生活护理:护理:对于老人,儿童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做好胃肠道隔离,急性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肛周发红糜烂时可用20%鞣酸软膏涂局部皮肤,输液时要求按速度与量进行,四肢发凉时要注意保暖,注意病室空气流通.恢复期重视营养,饮食中要逐渐增加易消化食物,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继发其他感染.2岁以下小儿,在秋冬季出现流行性腹泻,粪便蛋花样或白色水样便,无脓血大便的,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
如发生于夏季,大肠杆菌致病的可能性大;粪便含粘液,脓血的应考虑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