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功能性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无明确器质性病因而发生的不自主排尿。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尿湿床铺。少数患儿白天清醒时也可发生遗尿。
流行病学在小年龄组患儿中,女孩稍多于男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儿逐渐减少,至11岁左右男女之比约为2:1。本症的患病率为0.5~10%,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
发病机理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部分病例系排尿控制功能不成熟或睡眠觉醒困难所致;另一部分可能与婴幼儿时期排尿训练方法不恰当,或与心理情绪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在本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约70%患儿一级亲属中有遗尿史,单卵双胎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胎,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延迟了控制排尿的神经机能成熟有关。
病机探微遗尿主要与肾及膀胱虚寒,不能固摄密切相关,此外尚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下元虚寒,闭藏失职,肺脾气虚,水液不摄及肝经湿热,蕴结膀胱,均可导致遗尿。
其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同时涉及肺、脾、肝。诊断中医诊断辨证:遗尿是一个证候,因导致遗尿的原因不同,故在临床表现上有寒热虚实之分。
一般说来,虚证多于实证,寒证多于热证,临证时必须首先辨明虚实,分清寒热。其辨证要点主要根据尿色、尿量以及伴随症状。
小便清长而量多者,其证多属虚、属寒。小便量少而黄者,其证多属实、属热。1.肾气不足主证: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小便频数,色白而清,面色huang白,肢冷畏寒,腰膝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分析:本证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所致。肾气虚弱,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失常,故见睡中遗尿。肾虚命门火衰,故见肢冷畏寒,面色huang白。
肾气不足,髓海不充,故见智力较差。2.肺脾气虚主证:睡中遗尿,昼间尿频,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纳呆便溏,自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分析:本证由肺脾两虚,水无所制,膀胱失约而致。肺脾气虚则治节不行,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故见遗尿。肺气不足,故见少气懒言。
脾虚不运,故见纳呆便溏。3.肝经湿热主证:睡中遗尿,尿色深,尿味臊臭,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xie齿,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本证由肝经郁热,蕴伏下焦所致。肝主疏泄,肝经蕴热,热迫膀胱,气化失常,故见睡中遗尿。热郁化火,肝火偏亢,故见急躁易怒。
热扰心神,故见梦语xie齿。治疗中医治疗治法与方药:临床治疗以培元补肾,固涩小便为要。下元虚寒者,施以温肾固涩法。
肺脾气虚者,用益气固涩法。肝经湿热者,则宜泻肝清热之法。辨证选方1.肾气不足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药:右归丸加减。
山药、益智仁、桑螵蛸各15g,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各10g,杜仲、五味子各6g。命门火衰,面huang肢冷加附子、肉桂;
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加麻黄、石菖蒲。2.肺脾气虚治法:益肺健脾,缩泉止溺。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黄芪15g,党参、益智仁、桑螵蛸各12g,白术、升麻、乌药、陈皮各6g。
纳呆便溏加茯苓、薏苡仁;困寐不醒加菖蒲、远志。3.肝经湿热治法:泻肝清热,固涩止溺。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覆盆子各12g,车前子(包煎)、当归、金樱子各10g,栀子、柴胡各6g,木通3g。
夜热口干加知母、黄柏;梦语xie齿加远志、菖蒲、生牡蛎。敷贴:覆盆子60g,金樱子60g,菟丝子60g,五味子60g,补骨脂60g,桑螵蛸60g,山萸肉60g,仙茅60g,丁香30g,肉桂30g。
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1g,以酒调之敷脐,胶布密封固定,每3日换药1次。适用于小儿遗尿属脾肾两虚者。中药:成药1.缩泉丸:功能温肾缩泉,固涩止溺。
适于小儿遗尿属肾气虚寒,膀胱不约者。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2/3丸,9岁以上每服1丸,日服2次。2.夜尿宁:功能补肾散寒,固涩缩尿。
适用于小儿遗尿属下元虚寒者。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2/3丸,9岁以上每服1丸,日服2次。3.遗尿散:有暖肾缩尿之功效。
适用于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者。3~6岁每服2.5g,6岁以上每服5g,日服2次。4.水陆二仙丸:功能健脾益肾,缩泉固涩。
适用于小儿遗尿属脾肾俱虚者。3~6岁每服3g,6~9岁每服6g,9岁以上每服9g,日服2~3次。5.八正合剂: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小儿遗尿属湿热下注者。3~6岁每服10ml,6~9岁每服15ml,9岁以上每服20ml,日服2~3次。专方验方1.麻黄益智汤:炙麻黄10g,五味子10g,益智仁10g。
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