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首页
>
耳鼻喉科
>
耳鼻喉科
问
患者提问
我有个问题:问题一:咽炎是否会引发咯血?问题二:应该如何预防?。
问题一:咽炎是否会引发咯血?问题二:应该如何预防?
提问时间:2020-02-23 04:51
答
医生回答
宋广斌
副主任医师
三甲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咽炎可以口服金嗓利咽丸或者清喉咽合剂,做雾化吸入治疗,平时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感冒受凉,不要抽烟饮酒。
相关问答
热门
耳膜穿孔在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不便
你好,你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目前的情况已经听力中重度损失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住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指导意见如果近期没有炎症,干耳状态下可以考虑鼓膜修补手术。
速看
急性喉炎,嗓子完全失声
。你好,你的喉炎一般不会导致失声的,建议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深一步确诊治疗,找出病因,正确治疗!
速看
治疗耳聋用什么药最好呢
您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你用耳聋左慈丸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甘、微酸。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速看
鼻窦炎鼻子酸痛
你好,你患有鼻窦炎,一般来说鼻窦炎是会引起鼻子酸痛的,这时候你的,需要滴一下鼻水。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是一名鼻窦炎患者,出现鼻子酸痛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你应该在平时多喝水,注意保暖,以免引起感冒,如果引起感冒,鼻炎会继续加重的。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过于刺激,以免刺激到鼻子。以上是对“鼻窦炎鼻子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速看
有慢性咽炎和鼻窦炎的血常规白细
您好,您说的症状和疾病不相符合。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的白细胞是正常的,不会升高的。您的白细胞提示有急性炎症,您必须明确感染部位,积极治疗。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帮助到您,请您对我的回复进行评价,谢谢!
速看
鼻炎老咳嗽怎么回事
鼻炎老咳嗽的现象考虑是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引起的现象,或是有肺炎,支气管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听诊检查来确定,再进行消炎治疗,需要使用速效的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临床症状。
速看
右耳朵上面的头刺痛,一阵一阵的
右耳及头部疼痛,常见于中耳炎导致。指导意见建议做耳镜检查明确诊断,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至少七天。
速看
侧着躺鼻塞怎么办
侧着躺的时候有鼻塞症状,是因为鼻炎或者是鼻甲肥大引起的,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一下,尽早的治疗,因为是鼻甲肥大,要做手术治疗的,这个,你可以自己考虑一下,去当地医院咨询一下。
速看
请问医生我慢性咽炎快一个月了进
根据你描述的症状综合分析初步考虑是:慢性咽喉炎。表现出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对症使用药物治疗即可。指导建议:可暂时购买些~(蒲地蓝消炎片利咽灵片金嗓利咽丸。遵照药盒包装上使用说明口服,对症治疗下、观察看看一般都可好的、如不见好转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平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饮食清淡一些、多喝白开水、避免过度用嗓、禁忌过热过冷、干燥粗糙辛辣食物、禁忌烟酒刺激!
速看
慢性咽炎咳嗽吃什么药好
慢性咽炎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但本病常常累及气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治则:疏风清热,利咽止咳。处方: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枇杷叶、牛蒡子各12克,板蓝根、猫爪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甘草5克。2.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白,并见恶寒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治则:疏风散寒,利咽止咳。处方: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蚕、紫苏叶、薄荷、甘草、细辛各6克,生姜3片。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常自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白粘稠,舌淡红、舌体胖,苔白厚腻,脉滑。咽后壁滤泡增生,黏膜肥厚。治则:化湿祛痰,利咽止咳。处方: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皮、甘草各6克,牡蛎、猫爪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用力咳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舌边暗红,苔薄白,脉弦。咽部黏膜层慢性充血,后壁滤泡增生,粘液腺肥大,分泌亢进。治则:疏肝理气,利咽止咳。处方:柴胡、甘草、薄荷各6克,白芍、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金、木蝴蝶、瓜蒌、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玄参、牡蛎各30克。5.阴虚:患者年龄偏大,常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引起恶心、干呕,多在入夜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后壁黏膜干燥或萎缩。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火,利咽止咳。处方:生地黄、玄参、丹参各20克,麦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牛膝、瓜蒌各12克,薄荷、甘草各6克,牡蛎30克。若见肺阴虚加五味子敛阴止咳;若见肝肾阴虚选加金樱子、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濡养咽喉,达到止咳的目的。煎服法:每日1剂,先用4碗水将药浸泡20分钟,煎至1碗药汁,再用2碗水复渣煎至药汁半碗,将2次煎得的药汁调匀,分午、晚2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