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
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治疗 ∩选用的药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1)近远堂毛囊炎套装: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2)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3)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1)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2)调节免疫:转移因子4ml皮下注射1/2日 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复发性毛囊炎患者应注意有无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若有应予以相应治疗.患者应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饮食;
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及卡那霉素等;对顽固性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有人提倡采用注射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来治疗复发性毛囊炎、理由是虽然注射自家菌苗有一定疗效、但需要一定条件、费时费力、而多价金葡菌菌苗对于各种皮肤金葡菌有相对特异性且疗效较好、可成批制备、无明显副作用.具体方法:在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菌苗、第一次0.5ml、以后每次1ml、每周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有效后连续注射2~3个疗程.注射后局部可能有轻度红肿反应.若红肿显著、则应减少注射量、并缓慢递增 3.中药治疗:用康炎宁喜直接涂抹毛囊炎处、涂抹以后揉搓待完全吸收、每日3次、3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就可以治愈、待症状消失后一定要巩固1-2周、预防复发.大面积毛囊炎可配合口服罗红霉素有助于治疗 ∩选用的中成药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
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5.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大黄廑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中医验方治疗 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
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方药 主方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重楼各15克、赤芍、天花粉各12克、当归尾、浙贝母、白芷、乳香、没药、皂角刺各9克、炒穿山甲12克(先煎、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血两虚型证见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方药 主方托里消毒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术、茯苓、赤芍各12克、皂角刺、白芷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型证见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 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25克、山药30克、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生黄芪2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