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粟丘疹也被称为“白色痤疮”,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亦可发生,男女发病机会均等.粟丘疹一般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自新生儿开始,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继发性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后,常在炎症发生后,例如日光照射,擦伤等外伤,面部炎症性皮肤病等.皮损多数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坚实丘疹,顶端尖圆,覆以极薄的表皮,有些半透明的感觉,就像米粒埋于表皮内.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颊,额部,外耳,包皮与阴囊,小阴唇内侧.婴儿多局限于眼睑及颞部.继发于皮肤炎症者,尚可分布于耳廓,手背,前臂等皮肤受损处.疏散分布,数目常较多,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持续多年,最后自行脱落,无瘢痕形成.若自行挑破,可有皮脂样物质排出.还有人以为粟丘疹是粉刺.其实,粟丘疹与粉刺或暗疮差别很大,后者主要是毛囊,皮脂腺上皮角化及炎症,从而导致一系列独特的症状.最早期的白头粉刺即封闭性粉刺,也有其特点,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型丘疹,质地较柔软,针尖大小,夹杂有黑头粉刺甚至炎性丘疹.粟丘疹与粉刺可同时存在,因此,更需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