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鸡白天活动,当夜幕降临时就宿窝了,这是因为鸡的眼睛视网膜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当傍晚光线弱了就看不见,即夜盲。
与鸡相反的猫头鹰的眼睛视网膜只有杆体细胞,没有锥体细胞,所以猫头鹰是昼盲,白天看不见东西,只能在夜晚活动。为什么杆体细胞有暗视觉功能呢?
因为杆体细胞内含有叫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依靠它来感受暗弱光,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和视蛋白结合而成。在亮光下,视紫红质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处时又需要维生素A再合成视紫红质,暗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所以,由亮处到暗处要数分钟的时间,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
何谓夜关门呢?我们已经了解了眼睛视细胞的功能,从亮处到暗处要有一个暗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视紫红质合成的过程。如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胃肠吸收功能不好,使维生素A不能被身体利用或消耗过量的维生素A,特别是母乳不足的婴儿患腹泻、痢疾、肝胆疾病或患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使体内维生素A缺乏,杆体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体细胞蹭时,如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杆体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就会出现通常人们所称的夜关门或称鸡宿眼,医学上称夜盲。
临床表现:一般年龄较大的患儿会说在暗处看不清周围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还看不清。夜晚看不见和眼睛发干。婴幼儿不会说话,但可出现不愿睁眼,眼睑痉挛,睑缘炎,泪液减少,结膜无光泽,黑眼珠(角膜)暗淡无光等。
小儿得了夜盲症怎么办?小儿得了夜盲症应到医院检查,确定引起夜盲症的原因,是由于维生素A食入不足、吸收不良还是消耗过度,再治疗相关的疾玻全身治疗,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同时要补充大量的其它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多食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蛋、肉、乳类和胡萝卜等。
局部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角膜的感染,可用消炎眼药水和眼药膏或滴鱼肝油滴剂。另外,还有一种夜盲症患者不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是一种先天性遣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
患者由于杆体细胞的蹭,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夜盲一般出现在10~2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可以应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血管扩张剂、中药等口服,针灸、穴位注射、耳针等治疗。
近年来,开展在巩膜下埋藏异体蛋白的手术疗法,据报道年轻早期的患者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