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眼 斜的治疗,针灸处方用穴1以面部六阳经脉流注的穴位为主;2面部以足阳明经与经筋的分布最广,所以前人取穴以阳明经为主。
常用穴位是:颊车、地仓、水钩、下关、四白、阳白、太阳、迎香、承浆、翳风、风池、合谷、攒竹等。常用透穴为: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迎香透四白,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其中以选地仓透穴为佳。
但透穴切忌针尖透出皮外,更要严密消毒。口眼 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经治疗多能痊愈。若为病久体虚,气血不足,当以益气养血,息风活络,补泻兼施,勿过用风药,恐其辛燥伤阴。
若误治失治,则面部难以复原,或继发颜面肌肉痉挛、萎缩等症状。前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口眼 斜是中风先兆之一,因此积极治疗口眼 斜,不仅可以解除病人痛苦,而且对於中风的发生,有著积极的预防作用。
失智身心障碍为癫,是神志异常的一种表现,其病始发表现为情志不乐,七情拂逆,不久则神痴而语无伦次。多由思虑太过,所求不得;或因惊恐,气血逆乱,气滞津聚,结而成痰,痰迷心窍,神明不用所致《寿世保元》:癫者,喜笑不常,癫倒错乱之谓也。
俗称文痴。如《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癫病多由痰起,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临证指南医案.癫痫》: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癫之实者,开痰壅闭,清心泄火郁勃。
虚者当养神而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