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
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1000,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1/2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
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病情的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治疗包括: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
1.诱导缓解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力求疾病完全缓解(包括血清学指标、症状和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2.维持治疗以小剂量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防治疾病复发和较小的药物副反应。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药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和预后,但具体用药应根据是否有SLE活动及病理类型遵循分级治疗和个体化原则。
①泼尼松:成人为0.8~lmg/(kg?d),共8~12周,病情稳定后进入减量治疗阶段,至维持量(隔日0.4mg/kg),总疗程1~2年,甚至更长。
②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于SLE活动及LN病理改变严重的病例,如Ⅳ型LN合并新月体形成。常用方案:甲泼尼龙每次1g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必要时于3~7日后重复,共1~3个疗程。
但要注意感染及水钠潴留等并发症。(2)细胞毒药物:对于弥漫增殖型LN或激素疗效不佳者应加用细胞毒性药物。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常规方法是口服CTX2~4mg/(kg/d),但目前认为NIH方案优于口服常规方法,即用CTX0.5~1.0g/m2体表面积,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不少于1小时,每月冲击1次,共6次,然后每3个月冲击1次至活动静止后1年停止冲击,总量<12g。
治疗时要注意充分水化以碱化尿液,并监测血象的变化。不良反应有:可逆性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脱发、性腺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致癌、致畸等。
欧洲方案:CTX500mgi.v./2周共6次,随后给予硫唑嘌呤2mg/kg,共2,5年。NIH和欧洲方案均配合激素联合治疗。
②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用量l~2mg/(kg/d),通常联合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③霉酚酸酯(MMF):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生。适于难治性LN的治疗,其疗效产生较慢,多与激素联用,起始量为1.5~2.0g/d,达到临床缓解后减至1.0g/d,持续半年后,减至0.75g/d,维持量通常不低于0.5g/d,总疗程1.5~2年。
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感染,骨髓抑制。④雷公藤总苷:60mg/d,分次口服,它与激素合用对LN有一定的疗效,对轻症或激素,免疫抑制剂撤减后维持治疗更适宜,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性腺抑制,肝毒性、月经异常及胃肠道症状。
⑤环孢素(cyclosporinA):用法为开始3~5mg/(kg/d),服用2~3个月后,每月减lmg/kg,减至2.5mg/kg做维持治疗。
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毒性、胃肠道症状、牙龈增生和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