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本病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我国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朝鲜北部林区,多发生于春夏季。又称蜱传脑炎(TBE),俄国春夏季脑炎,东方蜱传脑炎等。治疗方法:患者应早期隔离休息。补充液体及营养,加强护理等方面与乙型脑炎相同。
1.对症治疗高热的处理可采用空调室内降温的方法,或输入低温液体的方法降温。对于上升型森林脑炎,出现周围性呼吸麻痹,如能及时施行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器,部分患者治后呼吸肌功能可能恢复,患者能获得生存。而对混合型患者,尤以脑膜脑炎型加脑干型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后虽能延长患者生命,但严重的病灶性延髓损害难以恢复,预后很差。
2.病原治疗国外有报告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还待进一步观察。国外试用核酸酶制剂,包括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酸酶,据称能对病毒的核酸合成起选择性破坏作用,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损害机体细胞。近年来国内报告早期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疗效较好。应用中药板蓝根等组成方剂用于临床,在退热、缩短病程、恢复病情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