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期后,由于机体各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染、肾脏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等,均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使骨髓的原核细胞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此外,为了治病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药物的作用,可使大约25%的老年患者出现轻度或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如某些抗菌素、奎尼丁、阿斯匹林等均可通过免疫机制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导致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减少;
抗癌药物、消炎痛、氯噻嗪、利眠灵、氯丙嗪、乙醇等,均可抑制骨髓的造血组织,并可破坏循环中的血小板,从而引起血液中的血小板明显减少。
轻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或紫癜,鼻衄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反复发作者则出现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