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很多,但疗效均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且还没有哪一种方法或药物可以明显有效地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由于全身用药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局部药物浓度,故对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采取局部用药和局部治疗的方法。
这不仅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使前列腺实质及腺管内的药物有效浓度大大超过全身应用所获得的水平,效果明显好于全身用药。
1局部药物治疗。1.1前列腺内直接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入前列腺内,克服了血—前列腺液屏障,且受前列腺液酸碱度影响较小,在前列腺内及其周围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提高数十倍,局部滞留时间较长,并避免了对药物的代谢灭活作用,因而具有最大的活性。
药物注入后部分可被组织吸收,部分随前列腺液排出。除了被组织细胞吸收和留在组织间隙的药物外,还有部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协同清除体内的感染灶。
尽管直接注入药物解决了药物不易透入前列腺的问题,但仍有不少影响疗效的因素未能够妥善解决,如前列腺液内锌离子浓度较低致药物抗菌活性下降、细小结石、前列腺内尿液反流、腺管弯曲狭窄影响前列腺液引流通畅、腺体深部的感染菌落等。
因此,单用此方法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病情复杂、病变严重的病例,尚需配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1.1.1注射的途径和方法前列腺内注射的途径有4种,包括经直肠、经会阴、经耻骨后和经尿道。
这4种途径各有利弊。经直肠进针,很容易进到前列腺内,有直观、便捷、安全、痛苦小的优点,但直肠内细菌很多,尤其是含有大量的大肠埃希菌,很容易将细菌带人前列腺内引起继发感染,甚至形成前列腺脓肿,导致病情加重;
经会阴进针,注射时有一些痛感,不易被患者接受,且由疏松皮下组织构成的会阴一旦出血,易形成血肿;经耻骨后进针的途径安全、方便、患者无明显不适,们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成功率略低;
在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的同时,可以经尿道途径将输尿管开口封闭针刺入前列腺中叶内注射,注药可由助手协助完成,由于需要一定的设备,操作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很少采用。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因人而异,并根据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患者的意愿选择适当的方法。尽管注射后大约1-3的患者可以出现血精、血尿、排尿困难等,但多为—过性,很快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
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这种疗法。穿刺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穿破膀胱、直肠及不必要的反复穿刺,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2药物的选择、疗程及效果药物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
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还是要以抗生素为主;若前列腺充血较重,就要多用一些扩张前列腺血管的药物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若以痉挛为主,应用舒张平滑肌的药物;若以炎症免疫反应为主,应加入适量的抗炎抗过敏药物;若以纤维化为主,应多加入一些溶解纤维素的。
药物。各家报道普遍采用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加地塞米松加透明质酸酶加利多卡因—般每周1-2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不应超过10次,如果连续4次注射无明显效果,就应该重新考虑诊断和其他的治疗方法;
如果经连续2个疗程治疗比较见效,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或完全恢复,宜改为口服为主的其他疗法,尽可能避免对前列腺不必要的穿刺损伤和引起组织纤维化。
每次前列腺两侧叶可同时注药,亦可交替注入,同时配合口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