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是手术中安进眼睛里面代替天然晶状体的东西.薄的一片.相当于更换一个镜头.人工晶体种类繁多。
1.硬质人工晶体.切口大约是6mm左右这样的伤口是需要缝线的那么缝线会造成一定的散光手术后短期内反应大一些恢复的时间长一些.硬质晶体的价格大概不到1000元.一部分家庭略困难的患者会选用还有就是白内障已经近成熟手术已经无法使用超声乳化不得不做ecce手术的病人因为本身切口已经需要5-6mm了.
2.折叠人工晶体.在北京三甲医院里面大部分(95%以上)的病人会选择这类人工晶体它是先把人工晶体折叠好放在特殊的植入器里面再推到眼球里面展开的所以切口一般是3.2-3.5mm这种切口是不需要缝合的散光也比较小恢复时间更快一些.大概价格是在1500-2999之间吧.注意医保报销的时候不是全部能报销的一般只给报销600-700元超出的部分需要自己掏在手术前请向医保机构咨询.
3.特殊处理过的人工晶体.对于有些患有特定眼病的患者可能会需要这种类型的人工晶体比如肝素表面处理过的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手术以后的炎症反应小很多.价格大概接近或者超过3000元.
4.双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这类人工晶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看远和看近的要求.前面说的几种人工晶体是做不到的它们只有一个焦点看远清楚看近就要戴老花镜或者反过来看近清楚看远就要戴近视镜.双焦点人工晶体是在一片人工晶体上做出两个焦点一个用来看远一个用来看近.我个人并不喜欢有些患者可以适应有些患者抱怨说看书的时候文字周围有虚影.从原理上来说两个焦点在使用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必然是离焦的状态也就是说视网膜上会有两个成像一个是清楚的一个是虚的.双焦人工晶体不论是折射型的还是衍射型的都是利用瞳孔的反射来改变远近焦点的能量分配旧能使清楚的能量多虚化的能量少.但是毕竟不能完全消除虚像.能否适应就要看病人本人了.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原理目前基本上是移动人工晶体的位置靠位置的移动来改变度数.这个的问题在于在恢复过程中支撑人工晶体的囊袋可能会逐渐变硬失去弹性于是人工晶体的位置也就固定了.对于囊袋纤维化的问题还没有能够好好解决所以这种人工晶体虽然设计得非常漂亮但是实际效果一般不一定能够达到它所宣称的效果.双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大概的价格在3000-7000多.目前人工晶体的设计开始向非球面和黄色发展.这一部分的学术观点分歧仍然很多选择人工晶体上要看手术医生的偏好了.非球面的人工晶体可以减小像差(wavefrontaberration)简单的说是成像质量更好.对于这种我有条件的支持.黄色的人工晶体是为了过滤一部分蓝光.一部分眼科医生认为蓝光能够造成视网膜细胞的损伤那么过滤掉一部分蓝光就可以保护眼底特别是黄斑.对此我并不相信因为如果蓝光对人体有害的话进化过程中人类应该看不到蓝色而不是现在能够看到蓝色.有人认为年老以后晶状体变黄是天然形成的保护.反对对老年的保护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我们所有的基因都是为了能在生育年龄产生足够多的优质后代进化是没有给老人留下任何好处的.反对黄晶体的观点认为蓝光是有重要的视觉意义的特别是在暗环境下试验一下就知道晚上看蓝色要明亮得多暗环境中人的敏感区间向蓝色偏移顺便说做幻灯千万不要用红色背景暗一点的环境中看起来严重不清楚.把蓝色过滤掉会影响人们夜间的视觉能力.严重同意.作为折中现在已经开始有变色的人工晶体暗环境中是透明的光强了以后就是黄的.也许好些吧.非球面和黄色人工晶体的价格大概在3000元上下.但具体选择何种类型的人工晶体还要根据手术医生的意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