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息肉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他手术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乙状结肠息肉必须及早切除病灶,才能防止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侵扰。结肠恶变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
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亦称绒毛状腺瘤。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恶变变,尤其是后者的恶变率可达40%~50%,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恶变发生率更高。
由此,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