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呕吐可由许多疾病如胃肠道疾患、发热、颅内感染、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引起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热邪犯胃内伤饮食、胃虚夹热、胃阳亏虚以及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严重的呕吐常使体液丧失过多、出现气阴亏损长期反复呕吐、可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后果常见症状为食后呕吐、吐物酸臭或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满、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面红耳赤、不愿进食等按摩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生活调理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2.随证加减(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肠鸣、大便溏薄、或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板门00次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③点揉关元穴1分钟④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3)热吐型: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或为黄水、身热口干口渴、口唇色红、烦躁不安、胃脘胀痛、大便稀薄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小肠200次②清大肠200次、退六腑200次③以拇指侧推小横纹100次④按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⑤推下七节骨100次(4)虚火吐型:时作于呕、咽干舌燥唇红、不欲进食、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少而干常角手法加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经200次②补肾经300次③推涌泉300次top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top按摩方法三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生活调理(1)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又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治疗时必须注意鉴别、查明病因、不能单纯见吐止吐、以免贻误病情(2)呕吐时、家长要立即将小儿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3)患儿呕吐时不要喂奶、喂药、也不要随意搬动(4)注意饮食调节、平时喂食要定时定量、多服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少进脂肪、断乳前后要逐渐增加辅食(5)由于哺乳方法不当或吸奶时吞入少量空气所产生的吐乳、称为溢乳不属病态(6)严重呕吐可导致体液失衡、代谢紊乱、可配合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