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病中医原则“活血通络、通调三焦、疏风胜湿”等三大法则 中药在肾脏病的治疗中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依靠中医药它确实具有“简、便、廉、效”等优点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之间(肾功能不全期)及早中医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余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属肾虚而肾虚血必淤淤血必归肾补肾需活血血活肾易复.所以血淤是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只是程度不等特点各异与现代医学血凝障碍学说相吻合同时血与气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采用通腑泄浊治其标活血化淤治其本益气养阴复其元使许多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下降部分得到彻底康复自觉症状改善有效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步骤/方法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
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肾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脑充发荣精力充沛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亦至为密切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有助于肺之吸气和肃降;
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噀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肝肾同居下焦肝木需赖肾水之濡养肾经充足则肝亦得滋养膀胱主蓄津液化气行水但膀胱之气化则需肾气之蒸腾此为中医所谈肾之原中医疗法:湿、热(寒)、毒、淤的阻滞和脏腑功能虚损导致肾浊邪毒的阻滞以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为主要表现虚损以脾虚肾损为主脾虚肾损是本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是标邪聚正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邪盛是导致肾衰加重的直接原因故因以祛邪为基本治疗法则从免疫学角度上讲是促进滞留于肾小球上的免疫复合物的排出增强肾脏的封藏功能达到自然修复排出毒素(肌酐、尿素氮)的同时尿中蛋白、潜血管型等逐步消失它们之间又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降浊解毒、健脾益肾是整个病程的治疗原则降浊还原疗法是从肾病、尿毒症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标本兼顾、辩证综合施治的思路改进了中医药届采用活血化瘀、养阴益气等单一疗法纠正了西医界治标不治本的透析疗法方中不采用中医临床习用的木通、大黄、半夏等有损气血之药做到方剂辩证方证对应较之认为慢性肾衰是肾阳虚并力主温阳的治则;
较之以西医界透析疗法均是一个较大的进步中医药治疗肾策有一定优势它通过辨证施治来修复肾组织改善肾功能使肾病得到控制但要想取得好的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医如何治疗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大大减轻了激素的副作用具有我们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激素治疗前期、治疗间期和停药后期等不同阶段肾综患者的证侯演变制定出肾综中西医结合三阶段的治疗方案1、大剂量使用激素阶段:由于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时间又长可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多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多食易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以及容易出现外感等症状按中医辨证多为阴虚火旺治疗当宜滋阴降火选用旱莲草、生地、女贞子、枸杞、龟版、知母、黄柏等中西药合用既能减少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缓解率2:激素减量阶段:当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患者将逐渐出现疲乏力、腰腿酸软、少气懒言等气虚甚至畏寒肢冷、纳少便溏等阳虚的表现意味着证候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此时应在继续使用滋阴补肾药的同时适当加入补气湿肾药物如菟丝子、仙灵脾、锁阳、巴戟、肉丛蓉等3、激素减至维持量时:副作用已经较小但病情常常在此时因外感等因素而复发此时患者阴虚表现逐渐消失而肾元亏虚卫外不固治法应以益气固肾、健脾活血为主可酌加补气药如党参、黄芪等及丹参、当归、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加用这些中药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疗效促进体内肾上腺皮质分泌和减轻激素撤减综合征能减少反跳现象和帮助巩固疗效最好到当地正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