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孩子吃了奶就吐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由于婴儿胃容量小,胃肠蠕动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对于吐奶,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为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针运行,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10分钟。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腹部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同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糖脂等物质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新生宝宝的胃容量较小,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胃内容物就容易返流。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吃奶后的几分钟内,会有1~2口的乳汁从口腔中留出来,医学上称为“溢奶。这种情况,随着宝宝的成长,贲门括约肌肌力的增强,溢奶的次数会逐渐减少,一般到宝宝7~8个月会自然停止。有些宝宝倒流的奶汁量多且速度快,就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吐奶,相对于溢奶。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吐奶时,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呼吸不能顺畅地进行。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当然,只要找对问题的根源,吐奶也是可以预防的(1)喂养不当。喂养时应注意喂奶量、喂奶的速度,对人工喂养的宝宝,还要注意牛奶的温度,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不要在喂奶后频繁地翻动宝宝,应将他竖立抱起后轻拍背部,促其打嗝(2)胃黏膜受到刺激。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分娩时吸入羊水、胎粪及母血,服用红霉素、黄连素、磺胺类药物,胃部出血等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如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只要暂停药物,吐奶现象便会自然消失(3)感染。如果宝宝感染这些疾病,如鹅口疮、肠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炎、颅内出血等,也会引起吐奶,严重者甚至会表现出喷射性呕吐(4)外科疾病。常见的先天性食管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肠症等疾病都会引起吐奶。一般说来,男宝宝比较爱吐奶,只要不是太严重应该没什么,如果是喷射性吐奶还是应该谨慎.指导意见不知您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除了吃完奶拍嗝,还应该注意的是,给宝宝吃的奶不要太稠、太冷、太热,同意要注意一下奶流的速度,如果流速太急也容易使宝宝吸入过多空气面引起吐奶。